大學部招生

常見問題

  • 系所特點
    • 本系培育學子同時具備創新基礎、數位金融、資訊科學、媒體市場、法律監理之跨域整合能力。
    • 畢業時同時取得「創新科技與大數據應用組」及「數位監理與科技法律組」學分學程及專業證照,增加競爭力。
    • 就業多元:數位科技法律專家、金融科學家、AI科學家、數據分析師、金融科技行銷、金融機構從業人員。
    • 本系位於桃園校區,大四白天參加就業實習,五年一貫銜接臺北校區碩士班彈性夜間上課,畢業即就業,學用合一。
    • 歡迎社會組與自然組同學申請就讀,有換過組的同學無論你的學習歷程屬於哪組,均歡迎上傳以及來申請跟老師一起分享跨域學習歷程。
  • 繁星推薦:114.03.11-114.03.12
  • 個人申請:
    • 報名繳費:114.04.09-114.05.05
    • 繳交資料:114.04.09-114.05.05
    • 甄試日期:114.05.17-114.05.19
    • 榜示日期:114.05.28
  •  
    •  
  • 新系設立
    • 因應破壞式創新,本校成立金融科技學院,分別於「桃園校區」與「臺北校區」成立「金融科技應用學系」與「金融科技碩士學位學程(研究所)」,結合永續發展(SDGs)、數位治理(Digital Governance)及破壞式創新(Disruptive Innovation)思維,培育學子具備創新基礎、數位金融、資訊科學、媒體市場、法律監理之創新跨域整合能力,成為「金融科技法律專家」及「創新金融科學家」。畢業時同時取得「創新科技與大數據應用組」及「數位監理與科技法律組」學分學程及專業證照,增加競爭力。
  •  
    •  
  • 增設理由
    • 配合國家與金管會金融科技發展路徑圖2.0的政策目標。
    • 金科學程過去至今在金融科技專業的市場與口碑,以及發展得到主管機關、金融科技創新園區、新創公司、金融機構等認同。
    • 以資料(數據)驅動為核心基礎,融入符合主管機關資料(數據)治理(Data Governance)與市場驅動之金融科技發展政策與資料科學及大數據之教學理念。
    • 建立以資料驅動為基礎銜接數位監理科技法律之跨域應用,是監理科技的發展及就業基礎。
    • 回應師生同仁、市場與高中端師生及家長的期待。
    • 踐行為國培養金融科技人才之任務。
  • 學分學程設立說明:金融科技應用學系下將增設兩組學分學程:「創新科技與大數據應用組」及「數位監理與科技法律組」。二組課程規劃均能調整符合金融科技所需之大數據分析、人工智慧技術,強調做中學,學中做,順應整體環境需求,符合學院之重要培育方針。
    • 「創新科技與大數據應用組」:乃在院的整體規劃考量下,因應現今大數據對全世界產業所產生的衝擊,企業對大數據之分析、詮釋及如何運用資料(數據)所帶來的訊息,導入決策層面,驅動企業採取適切的策略備感需求。 
    • 「數位監理與科技法律組」:則是以監理科技與法遵科技之角度出發,學習新興科技與金融結合或其他專業交錯運用下,應如何在消費者保護、微型金融、普惠金融、人工智慧、虛擬通貨等相關市場產生新的產品或服務之同時,應如何設計或因應其法制及監理架構,培育學子從國際及國內外監理官的角度來做出破壞式創新發展及消費者權益平衡之有序落地之思維邏輯與能力,運用大數據能力去佐證監理規範之可行性。
  • 教學宗旨:數位金融、創新科技、科技法律三軸教育,以培養學子同時成為「數位金融家」(數位金融)、「創新金融科學家」(金融科學)及「數位科技法律學家」(科技法律)為宗旨,培育學子取得金融、科技、法律證照與參與國家考試的基本資格(本系以「數位監理與科技法律組」資格報考」、外系學生修習本系開設律師考試資格科目超過20學分以上),並具備從事金融科技相關事業或新創事業之跨域整合能力:
    • 金融科技基礎
    • 經濟金融分析
    • 資訊科技與數據
    • 媒體市場
    • 法律與監理。
  • 教學方法:
    • 跨域融合:透過理論學習、實務操作、科技根基、應用發展跨域學習方法,培育學子具備下列核心能力:金融科技專業能力、分析思考與問題解決能力、溝通協調與團隊合作能力、金融科技倫理明辨與實踐能力、國際視野與普惠金融能力、多元溝通表達能力。
    • 數位實驗:與金融科技創新園區合作數位沙盒校園實證基地,讓各種創新構想從0到1進行驗證,並透過園區輔導加速市場落地,培養後子成為具實證能力跨領域即戰力人才,提升金融科技產業競爭力,就學即就業。
    • 創業設計:導入金融業與金融科技業善用的設計思考、敏捷開發、迭代測試、精益創業等創新作為,翻轉教室教學,在學期間將理論與實務結合,及早融入未來職場工作流程,以團隊合作與有效反思進行破壞式創新,讓得以改變與帶給人類更為便利的金融科技有序落地。
    • workshop:透過實證基地API的串接進行工作坊的實作驗證,進行雙向或是多向的交流,建立與完成創業與經營的實戰。
  • 未來出路
    • 學術精進:大三時可申請「五年一貫」提早選修臺北校區「金融科技碩士學位學程(研究所)」課程,搭配學程(系)安排就業實習(平日白天依據系所安排就業實習於畢業當年度轉正職,晚上回到台北基河校區研究所修課,工作與研究所同時具備)結合實務工作經驗同步進行學術研究。
    • 實務就業:配合學程與就業地圖之安排,就業領域包括:(1)電子支付、虛擬通貨、區塊鏈、大數據、人工智慧、智能投顧等科技事業;(2)銀行、保險、證券、監理單位、數位金融之金融領域;(3)創新及開發金融新服務與應用事業;(4)監理科技法律相關工作,同時具有傳統司法人員與新創法律專業;(5)應用所學在任何既有與傳統事業等相關工作。
  • 就業地圖
    • 經過本系創新教育培養多工專才之能力,可以選擇不斷推陳出新的職業包括:次世代金融科技學家、純網銀 (數位銀行)家、金融從業人員、金融科技法令遵循人員、資料與大數據科學家、次世代資產管理專家、 人工智慧科學家、人工智慧訓練師、資安維護專家、 F i n T e c h敏捷行銷工程師、圖像演算法工程師、電商直播製作人與行銷師、金融監管科技專家及其他新興金融科技職務。
    • 畢業學生未來畢業後可以進入學術與實務兩領域:結合課程設計與就業地圖細部分析如下:
      • 創新金融科技學家:次世代金融科技學家之內涵,係以理論、基礎、實作與應用為四大核心,培育學子具有下列跨域整合能力:「資訊與基礎能力」(Information & Basic Abilities)、「經濟金融與分析」(Finance&Analysis)、「資訊科技與數據」(IT & Data)、「媒體與市場」(Media & Market)、「法律與監理」(Law & Supervision)。
      • 數位金融家(純網銀或數位銀行家):輔導學生適應傳統銀行外之網路銀行、數位銀行、純網銀是未來金融機構的組織方運作方式、結構以及養成符合職務需求之能力,並以實習就業之方式銜接。
      • 數位金融家(具有科技思維之金融從業人員):培養傳統金融機構或是未來型態的金融機構所需之不同型態從業人員, 對應金融研訓院金融基測、金融科技力、等證照,亦包括信託2.0計畫中高齡金融規劃顧問師、家族信託規劃師證照。
      • 數位科技法律學家(金融科技法令遵循人員):以金融科技培養為基礎,輔以學生考取洗錢防制等相關執照,從事金融科技法遵工作。
      • 數位科技法律學家(數位科技律師與法律工作者):外系選修的同學修習學系開設符合律師考試資格的最低20學分,以及本系學生以「數位監理與科技法律組」取得律師考試報名資格,可以考取律師執照,得從事新興科技(例如虛擬通貨交易所)與傳統產業等法務、法遵、律師等工作,配合研究所碩士取得,亦得從事法律研究工作。透過本系的跨領域學習,具備金融、科技之基礎知識,加上法律領域的專業,工作選擇多元廣泛。
  • 配合114學年度金融科技應用學系增設申請,113學年度「數位金融、創新科技、科技法律」三軸教育實施說明:

    ———————————-

    • 數位金融、創新科技、科技法律三軸教育之系所宗旨:以培養學子同時成為「數位金融家」(數位金融)、「創新金融科學家」(金融科學)及「數位科技法律學家」(科技法律)為宗旨,培育學子取得金融、科技、法律證照與參與國家考試的基本資格(本系以「數位監理與科技法律組」資格報考」、外系學生修習本系開設律師考試資格科目超過20學分以上),並具備從事金融科技相關事業或新創事業之跨域整合能力:金融科技基礎、經濟金融分析、資訊科技與數據、媒體市場、法律與監理。
    • 學術精進上:大三時可申請「五年一貫」提早選修臺北校區「金融科技碩士學位學程(研究所)」課程,搭配學程(系)安排就業實習(平日白天依據系所安排就業實習於畢業當年度轉正職,晚上回到台北基河校區研究所修課,工作與研究所同時具備)結合實務工作經驗同步進行學術研究。

    • 實務就業上:配合學程與就業地圖之安排,就業領域包括:(1)電子支付、虛擬通貨、區塊鏈、大數據、人工智慧、智能投顧等科技事業;(2)銀行、保險、證券、監理單位、數位金融之金融領域;(3)創新及開發金融新服務與應用事業;(4)監理科技法律相關工作,同時具有傳統司法人員與新創法律專業;(5)應用所學在任何既有與傳統事業等相關工作。

    • 經過本學程創新教育培養多工專才之能力,可以選擇不斷推陳出新的職業包括:次世代金融科技學家、純網銀 (數位銀行)家、金融從業人員、金融科技法令遵循人員、資料與大數據科學家、次世代資產管理專家、 人工智慧科學家、人工智慧訓練師、資安維護專家、 F i n T e c h敏捷行銷工程師、圖像演算法工程師、電商直播製作人與行銷師、金融監管科技專家及其他新興金融科技職務。

    • 畢業學生未來畢業後可以進入學術與實務兩領域:結合課程設計與就業地圖細部分析如下:

      • 創新金融科技學家:次世代金融科技學家之內涵,係以理論、基礎、實作與應用為四大核心,培育學子具有下列跨域整合能力:「資訊與基礎能力」(Information & Basic Abilities)、「經濟金融與分析」(Finance&Analysis)、「資訊科技與數據」(IT & Data)、「媒體與市場」(Media & Market)、「法律與監理」(Law & Supervision)。
      • 數位金融家(純網銀或數位銀行家):輔導學生適應傳統銀行外之網路銀行、數位銀行、純網銀是未來金融機構的組織方運作方式、結構以及養成符合職務需求之能力,並以實習就業之方式銜接。
      • 數位金融家(具有科技思維之金融從業人員):培養傳統金融機構或是未來型態的金融機構所需之不同型態從業人員, 對應金融研訓院金融基測、金融科技力、等證照,亦包括信託2.0計畫中高齡金融規劃顧問師、家族信託規劃師證照。
      • 數位科技法律學家(金融科技法令遵循人員):以金融科技培養為基礎,輔以學生考取洗錢防制等相關執照,從事金融科技法遵工作。
      • 數位科技法律學家(數位科技律師與法律工作者):外系選修的同學修習學系開設符合律師考試資格的最低20學分,以及本系學生以「數位監理與科技法律組」取得律師考試報名資格,可以考取律師執照,得從事新興科技(例如虛擬通貨交易所)與傳統產業等法務、法遵、律師等工作,配合研究所碩士取得,亦得從事法律研究工作。透過本系的跨領域學習,具備金融、科技之基礎知識,加上法律領域的專業,工作選擇多元廣泛。
    • 教育方法:
      • 跨域融合:透過理論學習、實務操作、科技根基、應用發展跨域學習方法,培育學子具備下列核心能力:金融科技專業能力、分析思考與問題解決能力、溝通協調與團隊合作能力、金融科技倫理明辨與實踐能力、國際視野與普惠金融能力、多元溝通表達能力。
      • 數位實驗:與金融科技創新園區合作數位沙盒校園實證基地,讓各種創新構想從0到1進行驗證,並透過園區輔導加速市場落地,培養後子成為具實證能力跨領域即戰力人才,提升金融科技產業競爭力,就學即就業。
      • 創業設計:導入金融業與金融科技業善用的設計思考、敏捷開發、迭代測試、精益創業等創新作為,翻轉教室教學,在學期間將理論與實務結合,及早融入未來職場工作流程,以團隊合作與有效反思進行破壞式創新,讓得以改變與帶給人類更為便利的金融科技有序落地。

A:

  • 由於「金融科技」(FINTECH)有助於「微型金融」(MICROFINANCE)、「普惠金融」(FINANCIAL INCLUSION,金融普惠性)之實踐與普及,近年來其快速之發展,引發對於「傳統金融」制度之衝擊,帶動金融機構、金融業務、金融監理等之創新外,從機構來說,非金融機構執行金融業務(或法規不明之疑似金融業務),產生適法上之疑義;從業務觀之,數位通貨之推陳出新,與傳統通貨應並行不悖或取代之,將隨著科技之進步而產生變化;最後從監理之角度反思,普惠金融之出現,即是對現行「傳統金融」(正規金融)之回應,透過非傳統金融之機構經營,建構科技與數位化金融產品服務網,填補了無法在傳統金融中公平接觸獲得金融服務之漏洞。對於金融機構與非金融機構,數位與傳統金融商品與服務、與洗錢防制應如何接軌與討論,均為金融監理上之重要議題。
  • 由此可知,金融科技與傳統理論與實務發展大相逕庭,於教學任務上必須要具有創新性之專責單位,始能肩負國家培育金融科技學子之責任。然而於少子化之時代新設院系有所困難,據此,依據學校英明決策下,跨系所整合「經濟與金融學系」(經濟及金融領域研究)及「應用統計與資料科學學系」(大數據分析及資料科學研究)併入位於桃園校區新設立之「金融科技學院」(下稱「學院」),同時申請設立「金融科技應用學士學位學程」(114學年度改制為金融科技應用學系)作為學院破壞式創新、專業多工、跨領域教育、平衡城鄉差距、實踐普惠(微型)金融與共享經濟原則、強化地方共(創)生之整合平台及學習基礎,另於臺北校區設立「金融科技碩士學程」(下稱「碩士學程」),作為學士升學研究之進階教育搖籃,希冀透過金融科技之創新與進步,促進城鄉金融科技交流普及。

A:

  • 銘傳大學成立至今已逾六十年,教育目標旨在培養術德兼修,理論與實務並重的專業人才,以應國家建設之需要,更秉持教育興國的良心與責任,重視校園倫理,積極陶冶學生健全人格,以落實全人教育理念。
  • 校設立宗旨:銘傳大學秉持「人之兒女、己之兒女」之理念,以追求教育卓越,培養理論與實務並重,具備團隊精神與國際視野之人才為宗旨。
  • 校教育目標:
    • 卓越化:堅持嚴教勤管之教學輔導原則,培養具責任感與團隊精神之人才,追求傑出之教學、研究與服務為目標。
    • 專業化:強化產學交流,兼顧理論與實務知能,重視專業經驗與學術表現,提供多元教育及終身學習機會。
    • 國際化:推動國際認證,接軌全球教育,塑造國際化學習環境,拓展師生全球視野。

A:

  • 設立宗旨
    在「追求金融科技卓越教育及永續發展」之前提下,金融科技學院設立宗旨在培養兼具使命責任、高尚品德、團隊精神、全球視野之金融科技專業人才。透過理論與實務兼備的課程,讓畢業學生日後均能投身金融相關事業、金融科技事業等相關工作,貢獻一己所長。
  • 院宗旨細部執行方式如下:
    • 教育學生具備核心能力。
    • 培養學生金融科技、統計資料、經濟金融融合運用之技能。
    • 訓練學生理論與實務併進,服務社會、造福人群、報效國家。
  • 教育目標
    作為全國第一個且唯一成立金融科技學院,係以培養具高尚品德、使命精神與競爭優勢之金融科技人才,並全面推廣金融科技教育,落實終身學習之教育理念,落實教育目標如下:
    • 追求金融科技卓越教育及永續發展:掌握國際金融科技發展趨勢,深化教學。
    • 強化金融科技理論教育與實務:金融科技融合創新能力之養成、金融科技相關證照之培訓。
    • 重視團隊精神與全球視野:世界觀、國際觀語言能力精進、責任、團體、榮譽、服務等人格教育、內化與自然實踐。
    • 強調使命責任與高尚品德:金融科技、普惠金融、微型金融、社會責任之正確使用與踐行。
  • 核心能力細部說明如下:

    • 培育四大能力:使學生具備理論、基礎、訓練、實作四大能力。

    • 傳授專業知識:奠定金融科技所需基礎。

    • 訓練專業技能:課程設計與研究精進及就業市場接軌。

    • 追求創新與卓越: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專題研究與問題分析的專業人才。

    • 拓展國際視野:擴大及具備世界觀之金融科技視野與專業。

    • 積極踐行社會責任:積極從事社會責任投資、企業金融社會責任之任務。

    • 創新數位普惠金融:數位普惠金融之創新與進化研究。

A:

  • 為培養符合國家產業人力需求之多元金融科技人才,並及早輔導學生規劃職涯發展方向與畢業後之就業出路,本系針對大學部規劃了三個職涯學習地圖。
  • 銘傳大學於 2010 年配合教育部教學卓越計畫,已建置完成全校 各系課程地圖(http://tmap.mcu.edu.tw),提供學生完整修課指引,學 生可自行查看課程目標、內容、綱要,對應系所核心能力,預先安排四年修課計畫。
  • 職涯發展方向如下:
    • 次世代金融科技學家。
    • 純網銀(數位銀行)家。
    • 金融從業人員。
    • 金融科技法令遵循人員。
    • 資料科學家。
    • AI科學家。
    • 次世代資產管理專家。

A:

在以本校及金融科技學院之宗旨及教育目標為依據下,本系之自我定位及教育目標分述如下:

  • 自我定位
    本系自成立以來皆以先廣後深之培育能運用金融科技、思考及解決管理問題之多工專才整合性專業人才為自我定位的方向,強調理論教育與實務訓練並重,並培養學生具備創新與問題解決能力、具團隊合作與多元化及國際性視野的精神。
  • 教育宗旨
    • 教育學生具備核心能力。
    • 訓練學生創新金融商品與服務。
    • 培養金融與科技融合運用之技能。
  • 教育目標
    • 培育金融科技專業人才:具備金融科技國際觀及掌握國際趨勢;培育具有金融科技融合創新能力之人才。
    • 強化金融科技理論基礎與實務訓練:金融科技證照之知識傳授與取得培訓。
      建立團隊合作與拓展國際視野:必要外語能力精進;責任、團體、榮譽、服務等人格教育、內化與自然實踐。
    • 培養敬業態度與服務熱忱:金融科技、普惠金融、微型金融、社會責任之正確使用與踐行。
  • 核心能力
    • 金融科技專業能力。
    • 分析思考與問題解決能力。
    • 溝通協調與團隊合作能力。
    • 金融科技倫理明辨與實踐能力。
    • 國際視野與地方創生能力。
    • 多元溝通表達能力。

A:

  • 在新媒體的傳播模式改變與金融科技發展已趨成熟之際,以及區塊鏈創新多元應用於金融服務之所需下,跨領域與整合學習將金融科技多元發展應用內容為時事所趨,透過行動裝置同時進行數位金融服務及商務活動,或將金融服務商品多元開發和行銷將有利學生未來就業發展競爭力,因應傳播方式而改變的新媒體,可創造金融服務、創新金融商品、數位化匯兌支付之龐大效益。
  • 因此金融科技學院提出以金融科技應用為主軸並且強化與數位財富管理核心與關聯產業的跨產業整合運用,鏈結數位銀行、保險、存貸、傳播、資訊和無現金社會等不同專業,帶動相關金融科技產業所需之人才培育,少子化現象將使未來專業人才需求量增加,本系達到跨院、跨領域產學結合的新教育,讓學生不僅在本科的專業上產生加值,還能在跨領域合作中學習第二、第三專長,成為跨領域的全方位人才。
  • 同時本系的規劃,在學校整體新科技、新媒體與大數據的運用下,對於教育性、創新性和商業性可以更加完善的整合,創造出成功、有效的模式與商機、以創造銘傳的新典範。
  • 本系根據自我定位與教育目標,並綜合考量學生發展與社會需求、產業及領域發展趨勢,以及校院學程發展方向,逐步訂定出學程發展之辦學特色,及擬定之具體實施策略。
    • 完整之理論教育與實務訓練之課程規畫,強化學生就業競爭優勢
      • 根據自我定位與教育目標,規劃學生核心能力,並透過相關課程之規劃,以完成學生之理論與食物綜合教育;再透過證照課程規劃、實務師資輔導、證照獎勵辦法等方式,加強學生考取專業證照之層級與國際化程度、鼓勵校內外實習,以加強其實務訓練,強化其就業競爭優勢。
    • 堅強之師資陣容,多元學習模式,提升學生學習成效
      • 由於本校位於金融科技與資訊及企業服務領域相當發達之臺北桃園地區,專任師資整齊,實務師資之提供亦相當充沛,因此學懲以此優勢,提供學生多元學習模式。
      • 具體作法包括:I.除原有課程外,支援其他系所成立之跨領域學分學程,支援並與金融學系共同教授金融科技工作坊。II.邀請校外實務師資於專業課程中與任課老師進行雙師講授,以結合理論與實務之豐富內容提升學生學習意願與成效。
    • 完備之學生學習成效驗證機制,提升學習效果與就業競爭優勢
      • 本系具有完備的學生學習成效驗證機制、以提高學生學習成效與就業競爭優勢,而驗證之方式有二:I.以評量尺規及測驗藍圖等兩種方式進行,以學生核心能力之驗證為主體,於各核心能力相關學習活動中設計其預期之學習成果、成果評量之方法與時程,並落實於學習活動結束後依評量方法與時程進行評量,以了解學生的學習成效及可能的問題,作為後續改善之參考。II.透過可採信之量化數字以驗證學生之學習成效,並定期檢討以了解學生的學習成效及可能的問題所在,以做後續改善之參考。

A:

  • 民國106年12月29日立法院三讀通過「金融科技發展與創新實驗條例」與銀行法等金融七法,正式將金融科技與普惠金融放入法規文字之中,因此我國之金融科技係以法規先行模式進行,並非如大陸地區之實務先行。
  • 本學程之課程規劃,均必須要融入法規之內涵,匡正金融科技之發展界線不偏離法規要求。因此課程設計上可以同時與財金法律學系之師資,以及反洗錢反資恐、文創、長照的研究團隊進行課程合作與實務實際操作,提升教學品質。
  • 學程課程設計,以理論、基礎、實作與應用為四大核心,課程設計分為「資訊與基礎能力」(Information & Basic Abilities)、「經濟金融與分析」(Finance&Analysis)、「資訊科技與數據」(IT & Data)、「媒體與市場」(Media & Market)、「法律與監理」(Law &Supervision),五大主軸(請參見圖9),廣泛培養學生金融科技基礎能力,並使學生深入具有興趣的主軸中學習。本學程則是以此根基,從學理與實務進行反思,對於深入的主軸中進行加深加廣的研究,並培養學生對於現行制度提出建議,賦予金融科技對於社會更有助益的創新意涵。
  • 自114學年度,本系導入設計思考、敏捷開發、迭代測試等創新流程,結合金融科技創新園區合作數位沙盒校園實證基地,理論與實務結合,讓各種創新得以進行實務驗證落地,進行跨域整合學習。課程設計輔導學子取得金融科技專業人員證照與司法人員考試資格,就業選擇多元。選材評量上質量兼具,平衡及降低城鄉差距,適才適性。
  • 本系以理論、基礎、訓練、實作之四大學習核心,配合銘傳十力系統化教育,使學子具備道德溝通(基本知識與道德)、國際知識(專業跨域)、群體企劃(團體合作解決問題)、科技競爭(科技應用創新)、設計美學(使用者感受與介面)多元應用內涵,輔導考取所需技能證照,結合時事主題與監理動態分析,使學子具有因應破壞式創新之實務及學術研究能力,於工作坊課程中提出實際成果,並銜接實務實習課程輔導就業,同時攻讀五年一貫研究所課程,就學即就業,工作與學術兼具。

A:

  • 因應破壞式創新,本校成立金融科技學院,分別於「桃園校區」與「臺北校區」成立「金融科技應用學系」與「金融科技碩士學位學程(研究所)」,結合永續發展(SDGs)、數位治理(Digital Governance)及破壞式創新(Disruptive Innovation)思維,培育學子具備創新基礎、數位金融、資訊科學、媒體市場、法律監理之創新跨域整合能力,成為「金融科技法律專家」及「創新金融科學家」。畢業時同時取得「創新科技與大數據應用組」及「數位監理與科技法律組」學分學程及專業證照,增加競爭力。

A:
在以本校及金融科技學院之宗旨及教育目標為依據下,本系之自我定位及教育目標分述如下:

  • 自我定位
    本系自成立以來皆以先廣後深之培育能運用金融科技、思考及解決管理問題之多工專才整合性專業人才為自我定位的方向,強調理論教育與實務訓練並重,並培養學生具備創新與問題解決能力、具團隊合作與多元化及國際性視野的精神。
  • 學程宗旨
    • 教育學生具備核心能力。
    • 訓練學生創新金融商品與服務。
    • 培養金融與科技融合運用之技能。

A:

在以本校及金融科技學院之宗旨及教育目標為依據下,學程之自我定位及教育目標分述如下:

  • 自我定位
    學程自成立以來皆以先廣後深之培育能運用金融科技、思考及解決管理問題之多工專才整合性專業人才為自我定位的方向,強調理論教育與實務訓練並重,並培養學生具備創新與問題解決能力、具團隊合作與多元化及國際性視野的精神,以及以前數為基底之跨領域實用性研究能力。
  • 學程宗旨
    • 教育學生具備核心能力。
    • 訓練學生創新金融商品與服務。
    • 培養金融與科技融合運用之技能。
    • 跨領域實用性綜合研究。

A:

  • 培育金融科技專業人才:具備金融科技國際觀及掌握國際趨勢;培育具有金融科技融合創新能力之人才。
  • 強化金融科技理論基礎與實務訓練:金融科技證照之知識傳授與取得培訓。
  • 建立團隊合作與拓展國際視野:必要外語能力精進;責任、團體、榮譽、服務等人格教育、內化與自然實踐。
  • 培養敬業態度與服務熱忱:金融科技、普惠金融、微型金融、社會責任之正確使用與踐行。

A:

  • 培育金融科技專業人才:具備金融科技國際觀及掌握國際趨勢;培育具有金融科技融合創新能力之人才。
  • 強化金融科技理論基礎與實務訓練:金融科技證照之知識傳授與取得培訓。
  • 建立團隊合作與拓展國際視野:必要外語能力精進;責任、團體、榮譽、服務等人格教育、內化與自然實踐。
  • 培養敬業態度與服務熱忱:金融科技、普惠金融、微型金融、社會責任之正確使用與踐行。
  • 跨領域實務與理論結合:跨領域實用性之學用合一,理論與實務結合之綜合研究產出。

A:

  • 理論深厚 THEORY
    • 科學起源 Technology improves Finance
    • 數位經濟 Sharing Economy
    • 金融理論 Disruptive Innovation
    • 社會企業 Benefit / Social Enterprise
  • 科技根基 BASIC
    • 動態數據 Floating Big Data
    • 人工智慧 Active / Passive
    • 多重來源 Multi-Disciplinary Professionals
    • 關鍵技術 Fintech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 應用發展 EXERCISE
    • 數據科學 Big Data Scientist
    • 數據分析 Wisely Use Data
    • 風險掌控 Risk Prediction Control
    • 法律遵循 Fintech Regulator Compliance
  • 實務操作 PRACTICE
    • 業界實習 Cultivation of Talent
    • 應用成果 Workshop Traning
    • 新創產業 Start-Up Arrangment
    • 創新實驗 Regulatory Sandbox

A:畢業學生未來畢業後可以進入學術與實務兩領域:

  1. 升學研究:大三時可申請「五年一貫」提早修讀臺北校區「金融科技碩士學位學程(研究所)」課程,彈性夜間上課搭配本系白天就業實習,學用合一,就業與學位兼顧,充實研究轉化為工作升職之基礎。
  2. 實習就業:就業方向活潑多元,包括數位科技法律專家、金融科學家、AI科學家、數據分析師、金融科技行銷、金融機構從業人員。配合本系就業地圖,提前接軌職場所需,實習即就業,細部規劃如下:(1)數位金融:純網銀、純網保、銀行、保險、證券、電子支付、第三方支付、智能投顧等金融事業;(2)金融科技:虛擬資產、區塊鏈、NFT、大數據、人工智慧、機器人、自然語言等科技事業;(3)虛實整合:元宇宙、虛擬實境、擴增實境、監理科技、法遵科技等跨域整合;(4)數位傳播:數位媒體之運用、行銷科技、the next tech等創造;(5)新興科技:次世代金融科技學家、純網銀(數位銀行)家、金融從業人員、金融科技法令遵循人員、資料與大數據科學家、虛擬資產金流幣流追蹤分析師、人工智慧科學家、人工智慧訓練師、資安維護專家、FinTech 敏捷行銷工程師、圖像演算法工程師、電商直播製作人與行銷師。(6)法遵/監理科技:金融監理科技專家及其他新興金融科技法律職務。

A:

  • 金融科技專業能力。
  • 分析思考與問題解決能力。
  • 溝通協調與團隊合作能力。
  • 金融科技倫理明辨與實踐能力。
  • 國際視野與地方創生能力。
  • 多元溝通表達能力。

A:

  • 設計思考(Design Thinking)
    • 同理心(Empathize)
    • 定義問題(Define)
    • 形塑創意(Ideate)
    • 製作原型(Prototype)
    • 測試階段(Test)
  • 敏捷開發(Agie Alliance)
    • 敏捷宣言(The Agile Manifesto)
    • 敏捷原則(The Agile Principles)
  • 敏捷軟體開發(Scrum)
    • 角色
      • Development Team
      • Product Owner
      • Scrum Master
    • 物件
      • Item
      • Task
      • Product Backlog
      • Sprint Backlog
      • Potentially Shippable Product Increment
      • Brundown Chart
  • 金融科技跨域學習與就業之宗和策略應用
    • 擴域金融(Financial Extension)之複雜與屬性判斷
    • 新興科技(Technology)之中性與功能界線
    • 應用決定(Application)之目標與成效
    • 整合管理(Management)之持續及有效
  • 法制監理之限制與遵循
  • 市場需求與法制監理之間隙與監理沙盒
  • ​同心圓之年級課程設計
    • 從核心擴散學習(內園->外圓)
    • 每個科目均與前述內涵銜接
    • 科目與新興就業市場項目結合
    • 理論與實務結合
    • 注意並挖掘「外方(市場)內園(監理)」之間隙
    • 從監理主管機關角度審視未來發展(外圓->內園)

A:本系所從主任及所有師資,均具備多工專才之多重專長,結合理論與實務,培育各位學子使你們擁有跨領域學習及應用之能力,進而能夠適應社會上綜合領域的工作。學習上與各位未來接觸工作上一樣,有許多未知之領域,只要好好跟著老師努力學習,壓力自然一掃而空。

A:依據協助國家建置金融科技人才之經驗,共計有創新基礎、數位金融、資訊科學、媒體市場、法律監理。本系之重點在於應用,因此五個分類協助學子獲得基礎之金融科技知識,進而依據自己興趣深入學習。

A:

  • 基本其他畢業生的工作都能夠勝任,且可以從事與金融科技相關之工作,可以參考學程學習地圖之介紹,亦要養成隨時查閱新創科技事業、金融機構等職缺變化,因應不同之準備。
  • 職涯發展方向如下:
    • 金融科技基礎從業人員
    • 創新金融專家
    • 市場分析顧問
    • 金融科學專家(創新科技與大數據應用組)
    • 數位科技法律專家(數位監理與科技法律組)
    • AI科學家
  • ​詳細說明請參閱課程地圖:(請點我
Business people raising hand up to ask question with speaker

專業師資

推動成果,持續向上精進提升
金科學程

因應高齡化社會之未來發展與教育深耕
實踐普惠金融與微型金融原則

林盟翔
主任